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充电桩 » 正文

换电模式爆发前夜,还有哪些瓶颈待破解?

日期:2021-01-05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张胜杰

国际充换电网

2021
01/05
11:4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换电站 充换电网络 奥动新能源汽车

“一座换电站初期建设成本约为300万—1000万元,若按每座换电站标准储备20块动力电池,每块动力电池10万元计算,每座换电站仅电池储备的成本就高达200万元。再加上场地费用、人工费用以及电力费用,压力就更大了……”近日,在2020中国国际换电模式产业大会上,政府官员、业内专家、企业家就换电模式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前景等各方面展开热烈探讨。

利好政策频出,各地力推换电模式

关于换电模式的火热程度,从今年一系列的文件便可窥见一斑。

2020年4月,时任工信部部长苗圩提出将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并鼓励各类充换电设施实现互联互通,支持‘车电分离等新型商业模式发展;

2020年7月23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下一步将加快发布。他特意强调,下一步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政策,鼓励企业根据使用场景研发换电模式车型,并将在北京、海南等地开展试点进行推广;

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的建设,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鼓励换电模式的应用。

以上海市充换电设施建设情况为例,其发展速度和规模超乎想象。12月23日,上海市交通委科技信息处副处长王大军称:“截至2020年11月底,上海市已建成各类充换电设施38.5万个,其中公用桩6.2万,专用桩4.3万个。另有换电站20座,全市车桩比0.8:1,在国内处于领先的水平。”

同时,王大军还透露上海正加快布设充换电设施,力争2025年之前,新增30万个。“我们也正在研究进一步加强充电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实施意见,努力提高充电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充电和换电都是电动汽车的能源补充方式。”

头部企业纷纷加大业务布局

上述一系列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让众多头部企业开始在换电领域加大业务布局。

“目前的充电模式,很大程度制约了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吉利科技集团换电业务负责人杨全凯认为,“换电模式可通过车电价值分离,可以降低消费者购买门槛,并解决新能源车残值低的问题;补能过程比加油还快,且无需停车位支持,更显集约高效;通过电池的统一管理、集中慢充,能有效保证充电安全与电池寿命。”

据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锋保守预测:“未来5—10年,仅运营车辆潜在需求将达400万辆,对应400换电站,再结合多家官方数据,我们认为到2025年新能源换电车辆将达到123.7万保有量,匹配建设12370座换电站。”

对于未来,张锋透露,2021年蓝谷智慧能源将于全国建设不少于100座换电站;至2025年,将在全国不少于120座城市,布局2500座换电站。

而作为国内最早且一直专注换电模式的企业——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黄春华介绍,奥动新能源已在今年广州车展期间正式发布最新一代4.0换电站,仅计算电池更换环节,只需20秒,且真正实现了多车企、多车型兼容换电。

对于未来的规划,黄春华较为乐观,他表示:“至2025年奥动新能源力争覆盖100座城市,建成5000座换电站,服务200万辆新能源车。其中只有三分之一可能是营运车辆,剩下将皆是私家车辆。”

除了奥动新能源、蓝谷智慧及蔚来之外,作为换电领域新玩家——吉利科技集团面向未来换电布局亦有着勃勃雄心。“截至目前,吉利科技集团智能换电站已在重庆、杭州、济南、淄博等地逐步落地,在全国签约的换电站超过1000 座。到 2025 年,吉利科技集团将建造 5000 座换电站。”杨全凯表示。

成本、标准化问题成换电站的掣肘

众所周知,换电站是一项需要高额资本投入的项目。

于是,以无人值守、换电效率提升成为包括奥动新能源、蓝谷智慧能源、吉利科技集团以及蔚来在内的所有涉及换电业务的企业努力方向。

张锋指出,“从目前来看,每个换电站基本需要4—5人值守,每减少一个人,整个换电站的收益将提升3个百分点,未来若实现无人值守,整个换电站的收益至少可以提升12个百分点。”

基于这一点,吉利科技集团自主研发的首个智能换电站,采用双仓单工位的设计,配置 39 块电池,它采用了智能无人值守设计、换电全过程自动进行,不需要人工辅助。与此同时,该换电站还可以实现全过程 80秒左右的极速换电,单站每天服务能力如果按 24 小时来计算接近1000车次。通过高效作业,最大限度节约人工及运营成本。

而高效,便意味着需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化,这背后却又牵扯出标准化问题。

单从乘用车车型需求来看,目前市面主流的有微、小、紧凑、中、中大型不同车型级别,且还有轿车、SUV、MPV不同种类,车身尺寸不同、续航需求不同、价格也有不同,由此延伸出不同的电池包尺寸、电池包接插件、电池材料、能量密度甚至是各厂家间电池BMS通讯协议。

就眼下来看,这一差异不只存在于品牌与品牌之间,同品牌下不同车型间也同样存在。黄春华说:“我们希望可以从春秋时期向战国时期转变,当然我们更期待可以实现大一统,但确实很难。”

作为目前国内多车型共享换电运营平台,奥动新能源的朋友圈已由最初的北汽新能源不断向外拓展,目前还可兼容广汽Aion S、长安新能源逸动等其他车企的换电车型。据黄春华介绍:“自2021年开始,基本上每个季度将会有2—3款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换电版本出现。”

面对未来极为快速的铺设节奏,一直深耕换电的奥动新能源更为重视标准化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奥动新能源推出了共享换电站,在其看来这是换电技术路线走向标准化的重要一步。而接下来,奥动新能源还将着力推广其共享电池包,即统一电池包尺寸大小、规格,电池技术路线、供应商也可以自由选择。

目前奥动新能源4.0换电站内可放下60块电池,通过分仓管理对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电池进行比较均衡比例的布置,可满足不同品牌消费者都能到同一个换电网络享受换电服务。

“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引导过程,未来我希望能够进入‘战国时代’,市面中形成六、七款主流电池包。”黄春华如是说。

目前共享换电站、电池包概念正逐渐落地,在庞大的客户群体推动下,奥动新能源换电商业模式规模化初现,而这也正是奥动新能源对于征战并持续引领未来换电市场发展趋势的底气。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