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正式对外发布《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下称“规划”)。
《规划》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是以科技创新驱动为核心,强化政策引领和产业培育,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科技创新中心、关键零部件制造中心和高端应用示范推广中心。在燃料电池汽车供氢链、产业协同发展链和车辆推广应用链夯实基础、筑成优势,着力打造“全球领先、国内尖端、辐射发展”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高地。
《规划》分两个阶段提出发展目标:
三年发展规划:2023年前,培育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力争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建成加氢站37座,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突破85亿元;
五年发展规划:2025年前,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建设2家国际一流的氢燃料电池产业研发创新平台,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再新建加氢站37座(共计74座),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突破240亿元。
与此同时,规划还明确了“一环一轴两区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挥房山区、天津和河北氢能资源优势,形成多渠道一体化环北京供氢链;
依托海淀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流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构建全国领先的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轴;
有业内人士表示,北京将借助冬奥举办的有利时机,构建京津冀地区氢能产业协同发展开放平台,深化科技研发和项目合作国际化交流,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产业化落地,通过在货运物流、公共交通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引领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在《规划》印发背后,北京市自身发展氢能产业的优势也十分突出。经过十余年的产业培育和发展,北京市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布局核心要素基本齐全,产业生态圈初具雏形。
具体来看,北京发展氢能产业有3大核心优势:
一是高精尖科技创新优势。北京市拥有研发能力较强的世界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了一批行业技术领先的企业,具备高端技术资源和尖端人才资本的领先优势。清华大学、航天科技六院等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长期在氢能、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汽车等相关领域开展研发,技术创新能力雄厚。
二是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相对完善,已形成氢燃料电池整车、关键零部件、车载供氢系统、加氢站设备及车辆推广应用的产业链条体系。
在燃料电池方面,有亿华通、新研氢能、氢璞创能等领先的公司在进行布局;电堆、双极板等关键部件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大流量高压减压装置、氢燃料系统高压管路已具备量产配套能力;加氢站设备生产及建设方面,属地企业已形成成熟的加氢站系统解决方案,并已在国内建成加氢站20余座;氢能保障方面,高纯度氢气制、储、运具备规模化投产能力;车辆推广应用方面,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示范初见成效,累计运营200辆团体客车、5辆公交车和165辆物流车,投运加氢站2座。
三是支撑和组织保障能力强。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契机。
四是周边腹地发展前景广阔。以北京市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潜力较大,产业链资源禀赋互补,具备良好的协同发展基础。市场方面,借助冬奥会重大工程示范应用,引领北京市及张家口、保定、雄安新区、天津港等津冀重点区域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充分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