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遭美国全面封杀一事,引发了中国制造业关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思考。只有将知识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不会受制于人。而在中国储能产业中,超威集团是一家正在努力将知识产权自主化的企业之一。
2012年,超威集团就意识到了科技先进性对企业发展的助益作用,并将“技术领先”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近年来,超威集团围绕汽车动力、新能源储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型材料、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在全球建立研发机构19家,使国际高科技人才可以在“家门口”办公,实现了科技成果的高效产出。
以钠盐电池为例,2019年6月,超威集团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合资成立浙江安力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钠盐电池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超威集团则成为全球仅有的两家能够生产钠盐电池的公司之一。当然,超威集团的“技术领先”,绝非“技术引进”那么简单,“技术引进”的最终目的包含了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知识产权的自主化。
超威集团董事长周明明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超威集团经常将本土研发团队送至国外研发机构培训,以提升本土研发团队的创新能力,此举意在将国际领先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引进国内,完善国内新能源产业链,助力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超威集团拥有授权专利?2100件,其中发明专利?593?项,超威集团也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试点”等荣誉。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为了让人才能为自己所用,超威实施“人才在哪里、技术在哪里、项目在哪里,就把平台建到哪里”,通过将研发机构建到人才的家门口,让高端人才就近开展研发工作,并通过国际学术、技术交流,实现高科技人才的本地化,最终超威集团成功跻身国际新能源电池行业高精技术引领者阵营,成为真正将知识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中国储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