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21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日益普及,其风险保障也受到广泛关注。
风险存在差异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同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风险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在近日举行的2018(第三届)中国汽车与保险大数据产业高峰论坛上,一家大型险企相关负责人披露的数据显示,同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出险率更高,其中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出险率最高,同时家用车辆、非
营业车辆的出险率高于营业车辆。在出险案件中,同传统汽车相类似,车损险案件占据出险案件的绝大多数,但在新能源汽车出险案件中,第三者责任保险的比重相对较高。从出险原因来看,碰撞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出险原因。据2017年的数据来看,自燃和火灾所导致的出险概率并不如人们想象和媒体报道中的那么高。
针对新能源汽车的风险特征,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此前也曾发布《
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分析报告》。该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赔付情况高于非新能源汽车。从案均赔款来看,新能源汽车略高于非新能源汽车,差异约为2.8%。从赔付率来看,新能源汽车高于非新能源汽车0.4个百分点。在单均保费方面,新能源汽车单均保费显著高于非新能源汽车。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单均保费比非新能源汽车高21%。该报告还指出,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出险频率更高,且不同种类的车辆差异较大。
面临三大挑战
在近日发布的《中国汽车与保险大数据发展报告(2018)》中,专家表示,新能源汽车保险主要面临着三个方面的风险与挑战。
首先是传统产品条款难以覆盖新能源汽车的特有风险。由于新能源汽车在车身结构和动力系统上的特殊性,目前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传统汽车保险无法覆盖其特有风险。例如,对于电池、电机等设备可能发生的电击、短路、自燃、老化、爆炸等风险未作明确约定,没有覆盖充电设施的损失以及充电过程中发生事故导致第三者受伤的风险。
其次是新能源汽车风险控制难度加大。专家表示,新能源汽车保险的风控难度远远大于传统汽车保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价格补贴可能导致道德风险。上述大型险企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行业内对于新能源汽车保额方面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二是事故责任认定及划分难度增大。例如,电池自燃既可能是由于系统缺陷、材料缺陷所致,也可能是出于车主使用不当。三是维修成本高,赔付成本较难控制。新能源汽车的配件更换费用和维修时长均高于传统汽车,同时,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由于技术壁垒等原因,保险公司很难对费用进行实质性管控。
最后,传统定价模式不能准确识别新能源汽车风险。如前所述,新能源汽车在出险率和案均赔款等方面同传统车险存在诸多差异,目前业内各家险企的费率方案难以充分体现出新能源汽车的风险因素,而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的更新迭代也对保险条款提出了更高要求。
探索专属条款
赔付率差异较小,而新能源汽车单均保费高出非新能源汽车较多,说明套用非新能源汽车保险条款和费率很难客观、合理地管理新能源汽车的风险,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亟待制定专属保险条款和费率方案。事实上,业内对于尽快出台新能源汽车保险专属条款的呼声由来已久。相关媒体报道,据中保协相关负责人透露,新能源汽车综合商业保险示范条款意见已征求完毕,有望在年内推出。
除了探索新能源汽车专属产品外,业内专家还建议,应深化车型定价,加强汽车技术风险研究。目前,部分保险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已经将车型定价方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例如德国保险行业协会和英国汽车研究中心通过低速碰撞试验对新上市的新能源车型进行风险评级,保险公司则依据相应结果对新能源汽车保险进行定价。保险行业可以通过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的特有风险,将整车结构、动力结构、电池种类和安全性能、电池续航里程等新能源汽车特有属性因子加入定价模型中,实现对新能源汽车更为精准的定价。
在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为完善风险保障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保险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密切合作。上述大型险企相关负责人就表示,一方面,希望推进保险公司和汽车产业链的主体协同研究,共同建立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检测和换修标准,解决动力电池的风险管理难题。另一方面,也期待与汽车产业链携手,结合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迭代保险产品,并结合汽车产业“新四化”融合发展趋势共同构建系统性风险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