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义成对这一轮汽车变革的几点看法:
1、 汽车业的这一轮变革不是孤立的,它的核心驱动力不仅是能源变革,还是物联网变革。可以说,汽车变革是物联网变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2、 过去20年,互联网完成了两轮变革。第一轮,1990到2007年,PC互联网时代,完成了信息互联;第二轮2007到2017年,移动互联网时代,完成了人的互联。现在进入第三轮,芯片、传感器、5G等技术飞速发展,开始万物互联时代。
3、 这一轮变革的核心驱动者,仍然是在第一、第二轮变革中胜出的科技公司,他们掌握的核心要素是:巨大的信息存量和用户存量。他们推动变革的核心逻辑是:从人性需求出发,通过某些特定场景下物的联接,提高人类高频刚需的满足效率,从而实现商业变现。典型样本是:无人驾驶和智能家居,这两个点的突破,将是新型智慧城市的基础细胞,可以说是牵动未来的牛鼻子。
4、 在这场汽车变革里,最引人入胜的变化是人的解放,即用户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心。“用户”从定义服务开始,逐层上溯,最终将进化到定义产品。当然,这个用户是加引号的,是无数具备相同兴趣、爱好的个体,经云端聚合,产生了共同的意志,进而获得新的权力。我们把这个过程理解为用户主导的“重新定义汽车、重新定义出行”的过程。
5、 中国从2010年开始的汽车电动化进程,是由政府主导、推动的,在生产端、消费端,运用了举世无出其右的政策组合,终于创造了巨大的成果,2017年的市场规模已经是美日欧的总和。但是这一进程面临重大挑战:政策退出后,动力电池能否和燃油对价?中国的动力电池工业具备了全球竞争优势?2020年后将面临挑战。因此,预判2020年后,政策无法全面退出。
6、 电动化趋势不可逆转,但动力电池需要技术迭代。目前的技术路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个挑战是核心材料的存储量,另一个是技术商业化的难度。如果锂氧或锂硫的商业化速度不够快,十年后也许是氢燃料电池的天下,也许有更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7、 关于充电,私家车主的痛点是离家或办公室近,越近越好。滴滴司机的痛点是速度快、价格便宜、补贴多。所以针对消费者的充电网需要高密度分布,插拔枪的动作对用户不够友好,但无线充电就友好得多;而针对运营商的充电网则需要把握好密度和场站集约化程度的平衡,从效率上看,我们认为换电站好于充电站。但是如果动力电池在和燃料电池的竞争中没有胜出,现阶段充换电网络的投入风险就很大。
8、 动力电池和充电运营都是重资产投入,投资期和退出期都相对漫长。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不确定这个重大投资风险,中国尤其如此。我们建议头部企业技术研发的投入强度要快速上来,政府应该给企业研发投入提供必要的支持。但反对政府越俎代庖,搞什么联合研发中心,这不会有效率。动力电池新技术商业化的速度,会影响上万亿固定资产投资的未来,所以,一定要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创新。
9、 中国从2015年开始的汽车智能化进程,是由科技公司主导、推动的,借助中国政府推动的电动化变革所创造的宽松政策空间,大量的创业公司出现,并快速获得了资本、土地、政策等要素的投入。尽管如此,绝大部分创业公司无法坚持五年,因为技术原创能力这个核心要素不足,无法获得其他要素的持续投入。可以说,在这个领域的竞争,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相比,处于下风。尽管声势惊人,但潮起的快,退的也会快,很快会有大量的退出案例。
10、 目前群雄并起的局面,政策是最大的推手。由于政府全方位、强有力的介入,尤其是在政策准入和资金支持等层面的介入,使得要素的市场化流动被扭曲,形成了一个一个堰塞湖,而这个行业的竞争又非常残酷,因此,很可能形成多个烂尾工程,造成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前一段金融紧缩,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地方政府对汽车项目的投资能力。资金宽松后,有可能卷土重来。
11、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坚信,汽车智能化是主旋律,其影响力将远高于电动化。十年后,动力电池不一定能存在,但无人驾驶一定存在。基于此,我们坚信,这一轮新造车运动中,会有2到3家优秀的公司能在血腥的淘汰中幸存下来,并在十年内成长为巨头。中国有优秀的人才、经过市场洗礼的资本、全球最大的市场,还有全球数字化程度最高的消费群,这是独特的优势。
12、 在“重新定义汽车、重新定义出行”的过程里,会有两个重要的窗口。一个是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关键技术突破的窗口,另一个是共享出行规模化盈利的窗口。这两个事相互关联,互为因果。
13、 十年后,私人购车会非常个性化,更强调极致体验,但市场会比现在小很多。规模化运营的车队,全面引入无人驾驶技术,会成为城市出行的主要供应方式。
14、 考虑到中国城市化进程仍在加速,年轻人持续流入有限的头部城市,使得城市本身也会变成物联网的组成部分。现在交通网络是从地面向地下扩展,未来一定会向空中扩展,飞行汽车在未来十年会逐渐出现。随着交通网络的向上扩张,城市建筑的形态也会逐渐发生变化。智慧城市的未来,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