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
电动汽车事故,确实比较多,在海南的《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之前还召开了一个"
新能源汽车安全和召回峰会",最近的事故集中发生。根据发布的信息目前整理如下:
1)根据市场监督总局的介绍:
自3月18日以来,已经有几十起事故。其特点如下:按车辆类型统计:乘用车占到79.8%;物流车占到15.5%。按火灾原因统计,有电池或电芯故障,外部撞击和用户私自改装、泡水,充电桩故障、违规操作等5类。按动力类型统计,起火时车辆处于停止状态的,占56%,在充电过程占了37.3%。
2)根据国家监控平台的介绍
5月、6月共发生26起事故,12起事故接入了平台,其中8起在事故发生前十天进行了报警提醒(其中绝缘报警和温度差异报警占比最高)。为此,相关部门对8家车企开展了专项调查,其中车企A和D的电芯隔膜受热收缩,造成内短路;车企B的电池包某模组过热,液冷系统问题导致局部过热;车企C的电池包外力刮擦,冷却液泄露导致模组电路短路;
召回已超12万辆,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频发,这次高规格会议透露了这些
3)根据交通部的统计
据交通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共发生涉及新能源汽车安全的事故19起,原因大多与产品质量以及气候有关。
上面几个数据源,具体的数量并没有很好的协调好,但是从全国来看不仅是我们看到的录像和报道,可能真的不少。而目前刚开始的7月份,到炎热天气过去9月底,大概还有3个月。电动汽车的问题如上所述有些特点还是很让人困扰的:停止状态下起火的有56%+充电状态下起火37.3%,合起来就是93.3%,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主要有5个场景,分别是充电自燃、行驶自燃、碰撞自燃、浸泡自燃、停车自燃,两个潜在的放在那里以为没事的情况,反而让人很心焦,而且事故对停在周边的车、对车库还有附近的房屋都有影响。如最近发生在国外的BMW I3 EV的事故,车已经烧成这样了,房子的车库也起火了。
这颗电芯和相关的实验,之前《热失控测试-整包的测试》中有关的测试结果,仅仅一般的内短路不至于把这车弄成这个样子,调查起来也比较困难,早期的国外纯电动汽车电池系统设计其实偏保守的,不是单个问题(针刺、过充)就引发整个电池系统的热失控。
从单体=>模组=>电池系统再到整车,很多道的安全措施,如果保有量达到一定出现非批量性的分散的问题,特别是如下所示的破坏性现场,想要还原和分析原委是比较困难的。这里有一些偶发的因素,也有一些探测度的问题,目前已知的办法是从历史数据和历史的故障诊断记录去推测分析,但是这个过程针对单个事故分析并不是完全的充分必要的。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主管部门的基本态度:
1. 基本定调: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安全是第一要务,保障新能源汽车安全、提升新能源汽车质量,是所有汽车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政府部门共同的责任。幸灾乐祸是不行的,某种程度审视问题看如何找到有效的办法才是比较好的态度。
2. 在灭火的手段上:接下来可能要对新能源汽车引起起火事故的特殊性,在新能源汽车各环节全链条(生产、销售、使用、维修、停放)的消防安全设防等级;针对各个环节,加强新能源汽车火灾扑救技战术方面的研究,寻找有效率的办法,特别是当车辆和电池扎堆的时候。
3. 开展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深度调查:接下来每起事故,都要进行比较细致的追溯和分析,从问题层面去深挖。如果达到一定的制度,从管理的角度看来是要通过召回制度,督促主机厂和设计单位,把安全作为最为重要的课题,这个导向性之前是事前通过认证合规,目前是事后来处置了
4. 数据监控和预警:由于实时监控的要求已经存在,所以从运营监管体系来看,下一步管理层面可能需要通过监控平台安全监测与数据分析,对报出来的相关的故障进行追送,要求进行处理并进行安全预警,逐步把这个实时监控的精确度提高,这块虽然比较费时费力,但是是国家可能需要进一步要抓紧的
小结:
今年除了物流车某企业集中起火,也很快锁定问题以外,事故发生时比较分散的,当历史保有的旧车开始逐步特性衰变,如何根据目前的车内的安全机制处理好这些车辆,是否需要类似OTA进行一定的微调,很多事情需要进一步看发展。这些事故对于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之前的高速发展期的车如何安全处理;今后的车辆如何多从安全角度考虑问题,这个权重就大了很多。今天海南会议上主旋律还是很清楚的“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不仅为各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劲新动能,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改善全球生态环境。”